稳定币时代:Circle IPO 背后的金融未来图景
Circle 于 2025 年 6 月 5 日在纽交所正式进行IPO,公开发行34 M股A类普通股,以每股 31 美元价格上市,首日收盘涨至 83.23 美元,涨幅约 168%,市值一度达到 180–210 亿美元 。三大投行 — — 摩根大通、花旗、高盛作为主承销商,并开放30天行权窗口(greenshoe),用于稳定股价与额外配售 。
回顾历史,Circle 曾于 2022 年尝试以 SPAC 方式上市,预计估值约 90 亿美元,但因监管与市场环境不利最终作罢。这一次的成功登陆,既反映其审慎定价,也体现市场成熟判断。
一、运营模式与盈利结构分析
USDC 铸造与储备收益机制
- USDC 由现金和短期美国国债支持,截至 2025 年 6 月 5 日,USDC 流通量约 610 亿美元,储备量匹配。2025 Q1 营收为 5.786 亿美元,净利润为 6,320 万美元,调整后 EBITDA 达到 1.224 亿美元 。
利率高度敏感
Circle 2024 年营收约 16.8 亿美元,99% 来自 USDC 储备利息收入。据 MarketWatch 报道,“2024 年有 98% 收入来源于短期国债收益,Fed 每下调 25 个基点,将使 EBITDA 减少 1 亿美元”。若该结构不被多元化对冲,则其盈利将直接受利率政策左右。
二、市场地位与增长前景
全球市场份额领跑 USDC
- 在全球稳定币市场占近 29%,仅次于 Tether;但在链上交易量中,USDC 占比超过 58%,成为交易首选。 USDC 流通量从 320 亿(2024 年初)增长至 600 亿美元;自 2018 年以来累计链上交易量超 25 万亿美元。 2025 Q1 在链上交易额达到 5.9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500%,总量突破 25 万亿美元。
新产品与生态扩展
- 推出欧元版稳定币 EURC,积极布局国际合作,并已启动名为 “Payments Network” 的跨境支付网络,目标与传统系统如 Visa、SWIFT 竞争。
网络效应打造壁垒:
- S‑1 文件强调 Circle 依托开发者工具、去中心钱包、与 Grab、Mercado Libre、Nubank、SBI 和 Binance 等战略合作构建生态闭环。
业务多元化初显成效:
- 实现非储备收入增长至 3.6%,而付款、跨境支付、开发者服务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
三、核心风险点分析

- 利率回落的盈利风险
Q1 已强调依赖利差收益,若美联储下半年降息,每下调 25bp EBITDA 即减少约 1 亿美元,除非 USDC 规模持续爆发,否则盈利恐受压。 - 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
国会正在推进 GENIUS Act,为稳定币设立明确管理系统,短期可提供支撑,但若未来趋严或与央行数字货币竞争,将压缩市场空间。 - 分销成本高企:
Circle 与 Coinbase 的分成协议高达分配 50–60% 储备收入,2024 年储备收入约 17 亿中,分配给 Coinbase 近 9.4 亿美元 。 - 依赖分销伙伴风险
与 Coinbase 曾有联合发行关系,如分销方式调整或重谈协议,将削弱 USDC 推广效率,影响收入结构。 - 竞争加剧与生态复制风险
数字化金融转型中,中小型银行、PayPal、Ripple 制造商及 Tether 均可能发力稳定币或相关支付网络,对 USDC 构成挤压 。
四、估值与投资者行为洞见
- 溢价热潮与估值泡沫
IPO 募资 11 亿美元,市值 69 亿美元(未计超额配售),上市后市值飙升至 180 亿元级别 ,但根据 2024 年净利润 1.57 亿美元,PE 达到 106 倍,高估预期增加。 - 机构资金与ETF活力
ARK Invest、Cathie Wood 等机构积极布局,ETF 发行迅速跟进,反显示市场对稳定币及其背后金融基础设施的看好 。 - IPO即爆款:
CRCL 以每股 31 美元发行,但首日跃至 107.7 美元,收涨 168%(后续再涨至约 100 美元),体现投机热情与机构资金齐涌。
五、未来发展与关键观察指标
关键观察信号:
- 关注 USDC 流通量增长率、储备构成(T‑bill vs 现金/回购)、利率走势、分销结构变化。
- 储备配置变化趋势:国债、现金、回购比例。
- 结合 Fed 2025 下半年货币政策声明、通胀与就业数据,判断利差收益模型能否继续支撑估值。
- GENIUS Act 或其他稳定币相关立法推进速度。
成长路径与赛道布局:
- 跨境支付网络与银行钱包整合的商业落地情况;
- EURC 的欧洲市场接受度;
- 稳定币背后基础设施(如 USYC)是否能成为真正的数字资产生态工具。
Circle IPO 不仅是一场金融科技与加密经济的融合,更是稳定币进入 “主流金融基础设施”时代的重要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