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a16z:Web3背景下的波特五力框架与竞争战略

Odaily星球日报 2024年05月21日 12:01

原文作者:Scott Duke Kominers、Liang Wu

原文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竞争战略(制定和执行计划以在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的艺术)是任何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平台而言更是如此,因为这决定了它们实现网络效应和规模的能力。但 Web3 从根本上改变了竞争与协作的关系,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建立市场地位、实现网络效应和获取价值的方式。

最著名的战略思考方式之一是五力框架(Five Forces Framework),该框架是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 1979 年提出的,目的是帮助绘制行业竞争格局,并解释企业的可防御优势所在。

在 Web3 的背景下,这五种力量可能会有何不同?特别是,Web3 技术和机制可能会如何改变平台企业家对竞争战略的看法?

简而言之:Web3 中的竞争在五种力量所反映的所有不同维度上可能会更加激烈。但使 Web3 竞争具有挑战性的相同因素也提供了扩大整体市场份额的机会。更大的蛋糕意味着,即使任何一家公司占据的份额更小,仍然可以比传统平台商业模式获得更大的市场。这有助于解释 Web3 基本精神的逻辑:共同努力来为所有人做大蛋糕。

五力框架快速入门

顾名思义,波特的五力框架确定了推动行业竞争动态的五种「力量」。

首先,公司面临来自现有竞争对手的威胁:

力量#1 :竞争的强度,市场中竞争的公司的格局。

此外,公司面临着来自新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的威胁:

力量#2 :新进入者的威胁,潜在的新公司进入市场并与您的公司展开竞争。

力量#3 :替代品的威胁:替代产品或服务有可能取代您的产品或服务。

最后,公司的竞争地位还受到其供应商和消费者的相对市场地位的影响:

力量#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影响价格和供应条件的能力。

力量#5 :客户的议价能力,客户(或者说用户)影响价格和销售条件的能力。

这五种力量通常用横向描述的新进入者和替代品的挑战反映整个行业的竞争,以及纵向描述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压力反映价值链上下游的竞争动态。

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这五种力量有助于我们了解在特定市场或行业中的企业的防御能力,特别是一家企业可能能够捕获价值的程度。如果一个行业的特点是在五力框架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存在重大竞争威胁,那么该行业的公司可能会遇到挑战。

从战术上讲,该框架还帮助我们识别和推理波特所说的竞争优势: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可持续差异化来源。例如,一家公司可能会通过提供质量或成本优势的专业技术,或者通过给予其供应商更优惠条件的规模经济来实现差异化。

至关重要的是,竞争优势并不是绝对的。相反,它是相对于业内其他公司而言的。因此,五种力量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和防御能力。例如,电子商务在服装和零售市场的兴起(它们对传统零售市场而言是新进入者和替代产品的来源,五种力量中的第二股力量和第三股力量)削弱了实体零售商在当地市场的竞争优势。同样,像 Facebook 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的规模使其能够通过高转换成本锁定用户,从而降低用户的整体议价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是其买家,即第五股力量)。

重温 Web3 中的五种力量

Web3 通过去中心化网络、开放协议和共享所有权进行的创新加剧了五种力量中各个方面的竞争,破坏了许多典型的竞争优势来源。

公共区块链的开放式开发可以让新公司更容易进入特定市场,从而增强新进入者的威胁(第二股力量)。在 Web2 平台中,底层软件和网络数据控制历来都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例如,X(又名 Twitter)对其产品代码库和用户数据不向竞争对手开放,甚至最近还严格限制对其 API 的访问。为了构建完全竞争的产品,新进入者必须重新创建类似的代码库并重新创建平台的社交图谱。

相比之下,在 Web3 的开源世界中,新进入者可以利用已建立的用户和内容网络以及现有的协议和代码库。新进入者或现有竞争对手可以使用链上数据来识别和招募平台的顶级客户(这种策略通俗地称为「吸血鬼攻击」)。这增强了新进入者的威胁(第二股力量),也加剧了现有公司之间的竞争(第一股力量)。

同样,可组合性和协议分叉的可能性都增强了替代品的威胁(力量#3)。企业家可以采用另一个平台的开源代码,然后通过添加额外的功能和机制来构建一个全新的产品,该产品可能比原来的产品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同时,在 Web3 应用程序中,用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例如内容创建者)通常被赋予其数据和其他数字资产的直接所有权,并且这些资产通常是可移植的并且可以跨平台互操作,这可以极大地增强用户和利益相关者的议价能力(分别是第五股力量和第四股力量)。例如,在 Fiverr 这样的 Web2 多方平台中,用户和生态系统利益相关者(例如创作者)通常会受到锁定效应的影响,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接受平台的政策,否则就只能放弃他们的数据、声誉和历史。相比之下,在 Web3 中,不满意的用户或创作者可以轻松地将他们的数据和声誉转移到竞争对手平台上。

Web3 中的竞争优势和机会

前面的分析似乎描绘了一幅试图在 Web3 中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惨淡景象。相对于 Web2,Web3 中的竞争在各个方面都可能更加激烈。客户和供应商可以更轻松地切换平台,而现有竞争对手和新进入者都可以利用链上数据来引导协议和网络,以快速达到与现有企业相当的质量水平。这给平台带来了交付价值的巨大压力,并且可能使价值获取变得更加困难。

但情况并不像乍看起来那么绝望。使 Web3 竞争变得困难的,也提供了通过激励用户贡献来扩大价值创造的机会。至少在原则上,这会导致更大的蛋糕。这样,占据较小的份额仍然可以获得比传统模型更大的份额。

尽管所有五种力量的竞争都在加剧,但 Web3 还提供了其他竞争优势来源,这些优势与技术的开放性和去中心化性质相吻合:可组合性和社区凝聚力。这些力量并不是全新的,但它们在 Web3 中更加明显。

可组合性

在 Web3 中,几乎所有东西都是可组合的。与经典的开源软件框架一样,公司可以将其协议或资产嵌入到许多其他系统和业务流程中,以建立竞争优势。某个协议越成为既定标准,它对网络价值的贡献就越大,竞争对手就越难分叉或绕过它。

可以这样想:如果你发明了一个很多人都想在其上构建的「乐高积木」,那么该积木的普遍存在可以作为竞争优势并实现价值捕获。分层嵌入甚至有一种力量感,让人想起区块链记录越长久就越安全。如果协议 A 被用作协议 B 的组件,而 B 随后被用作协议 C 的组件,那么 A 在网络中的地位就会得到加强,因为如果 C 想要消除对 A 的依赖,它也必须消除对 B 的依赖,数字资产也是如此。一旦给定的代币与一系列不同的应用程序产生关联,新来者就很难取代它。

社区凝聚力

Web3 还促进了用户个人参与公司生态系统的过程。区块链支持的数字所有权可以激励用户与特定品牌或平台建立关系,这种效应的强度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强大来源。当用户偏好使用某个特定平台,并且有为其成功做出贡献的既得激励时,即使可以切换,用户也可能会选择留在该平台。相反,凭借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区,用户通常会积极为平台的生态系统做出贡献,从而相对于竞争对手提高其价值主张。

总结

波特五力框架的关键组成部分在 Web3 中保持不变,就像它们在 Web2 和线下世界中一样。事实上,这些方面的竞争可能更加激烈。然而,Web3 中的价值创造之路并非零和博弈。

在 Web2 中,平台以牺牲另一个平台为代价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是一场零和游戏。相比之下,Web3 呈现出另一种竞争格局,其重点是协作构建。可组合性和社区凝聚力创造了一种看似奇怪的动力,至少对于那些在其他环境中争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人来说是这样。价值创造之路更加正和。一个 Web3 项目只有在创造有用的东西时才能成为被组合的项目,而根据定义,社区凝聚力只有在用户想要为底层项目和平台做出贡献时才能发生。

Web3 的精神——尽管这个领域竞争激烈——必须共同努力,为所有人做大蛋糕。虽然五种力量描绘了一场拉锯战,但 Web3 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由协作驱动的网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