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区块链寒冬一周年,我拿了一手的归零币

巴比特 2019年08月09日 05:40

随着比特币价格回到1万美元,人们对牛市的预期愈来愈强烈,行业似乎又变得热闹起来。

熊市中沉寂已久的社群,躁动起来。

只不过,他们频繁讨论的话题,不是谁谁谁又拿到哪个百倍币,而是自己买的币什么时候可以回本。

巴比特从多个代币投资人交流群获悉,发现买山寨币的不在少数,且不少是在2017年底和2018年初的高位入场的。然而,2018年5月之后行情急转直下,到8月初,数字资产整体市值规模从年初的8000亿美元高点跌至不足3000亿美元,跌幅近60%。比特币价格从年初的近2万美元跌至8000美元。山寨币普遍遭受大规模血洗,行业迎来至暗时刻。当时,巴比特发起的特别策划专题——“区块链寒冬袭来,坚守还是撤离?”客观记录了当时行业的真实现状。

微信截图_20190809113611

(比特币在2018年8月初的市值占比,图片来源:coinmarketcap)

如今,距离区块链寒冬已经过去一周年,数字资产总市值回升到3000亿美元。比特币价格也从去年8月初的8000美元回升至1万美元,然而,我们并没有感到一丝暖意,反而更加寒冷。因为相比去年8月初,比特币的市值占比已从47%已经上升到70%。也就是说,山寨币们的市值占比从53%下跌到30%。绝大多数山寨币们价格依旧选择继续掉头向下,中位数跌幅竟在99%以上,高位买入的投资人基本“归零”。

牛市不把钱当钱,现在满手归零币

所有人都在怀念2017年底2018年初的日子。

那时候,比特币价格涨到将近2万美元,以太坊价格涨到1500美元,几乎所有上了交易所的ICO项目相比众筹价都是10倍涨幅起步。

所有人都亢奋了,手里拿着大把ICO币的人们看着账户里小数点前不断增多的数字,每天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没“上车”的人们在拍断大腿后,果断参与这场史无前例的财富盛宴,疯狂“补习”区块链知识。他们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即使凌晨3点也不睡觉,认真在社群中聆听“大佬”们指点江山,分析当下的区块链革命形势。

巴比特接触了一个叫陈星(化名)的个人投资者,他就是那个时期的缩影,在牛市最疯狂的时候拿出10万元梭哈买了某个山寨币,期望赶上财富快车。

“那时候牛市市场非常热,有朋友非常看好,我就在OKEX钱买了BTC然后兑换成XXX代币。”陈星向巴比特回忆起当时买山寨币的情形。

图片1

(陈星在2018年初买的某山寨币价格走势,数据来源:qkl123)

当巴比特询问陈星在买入时是否会参考项目白皮书时,陈星说,“项目白皮书这些资料,不会做完参考标准,都是画饼。”

“这个币的创始人是什么耶鲁大学的,以前非常喜欢跟着v神开会。我一个朋友说,他在北京开会时,说他的ppt可以得诺贝尔奖。”

在名人效应和诺奖加持下,陈星毫不犹豫地在价格最顶点买入。

如今,这个币的价格(0.0745元/个)相比当初陈星买入(21.22元/个)时已经跌了99%,在OKEX、Bibox仍然可以交易,但24小时成交额只有100美元左右,网站无法打开,项目基本归零。

不过,不死心的陈星至今没有卖出,等着解套,“套现也没多少钱了,自己傻有什么办法。”

而如果要解套,这个币需要从目前的价格再涨300倍,基本无望。

山寨币们的黄昏

如今,比特币价格基本站稳1万美元,相对历史最高价近2万美元虽还有一段距离,但似乎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大。所有人都对比特币在2020年减半后创新高没有半点怀疑。

山寨币们,就没那么幸运了。

据蜜蜂查数据,有完整最高价和最低价日期记录的4519个币种中,这些代币价格在创下新高后,会普遍走向“归零”(价格相对最高价跌90%以上)。

有些“归零”之后还能东山再起。有些,可能永无出头之日。

图片2

(每次代币创新高后价格普遍跌幅在99%以上)

如上图所示,如果2014-2015年不慎在上述43个山寨币的最高价买入,基本上彻底走向“归零”,即使在2017年的牛市也无法解套。如果一直死拿到现在,跌幅也在99%以上。

2017年底和2018年初,山寨币们迎来狂欢,近3000个代币创出历史最高价后。然而,只有约500个代币此后走出新的高位,占比只有17%。

剩下的83%,至今的跌幅中位数超过97%,几乎“归零”。

(注:之所以用中位数,而不是平均数、最大/小跌幅,是因为有些代币由于交易量小,很容易产生非正常的波动,统计结果不能够客观反映总体样本水平)

以往,为了维稳币价,项目方常用的手段包括:币圈大佬站台、知名VC投资、学术大牛加持、社群打call……

放在2017年,以上任何一个手段拿出来,都可以轻而易取让币价翻几倍。

如今,“站台大佬们”被人人喊打、Algorand“开盘即巅峰”,被投资人调侃为“二狗币”、不少VC抱怨这茬韭菜越来越难割、社群卖力打call,币价该跌还得跌。

据专门统计“死亡币”的网站deadcoins统计,目前已有1735个币死亡。而据coinmarketcap统计,目前共有2432个代币在交易所公开交易。

微信截图_20190809120009

而2018年底,上述两个数字分别是934和2070。

以此判断,代币的死亡率已经从2018年底的31%上升到目前的41%。

面对代币江河日下的现状,今年2月,数字货币集团(DCG)的首席执行官Barry Silbert就痛斥几乎所有ICO都是为了圈钱,其代币没有实际用途,并一阵见血地指出,大多数数字代币最终都会归零。

防不胜防的归零币

和“小鲜肉”陈星听朋友推荐买币不同,“老韭菜”博凡(化名)更加慎重,但是结果同样是“归零”。

“去过人家公司,见了CEO、CTO和其他管理人员,聊得都还不错,业务模型也不错,投资机构也不错,然后半年后归零。”

实际上,在此之前,博凡一直在和“归零币”作斗争。

刚踏入币圈的时候,博凡在狂热的氛围带动下,“理智”的认为市场还会继续狂热,至少能让自己翻倍。一心想着赶快趁机捞一笔,于是选了个当时有热度的币。结果这个币上了一家不入流的小交易所,上完所,项目方就跑路了,没过多久被交易所下架,正式归零。

此后,博凡又遇到很多不靠谱的团队。

“有的是纯骗,有的是根本没有发展起来团队就放弃了,还有的上线后营销步调太快,结果2个月花光了募资,却没有在二级市场割到韭菜,然后凉凉。”

投了多个“归零币”之后,博凡的生活标准变得很低,直到今年才缓过来。

博凡后来总结自己之所以投资失败是因为自己太过于贪心,刚进圈也没有资源,也没有形成适用于区块链的投资模型。

痛定思痛,博凡决定还是要找靠谱的团队,不能光看热度。但是,在贯彻时似乎不奏效。

“团队确实靠谱,结果不营销,没有流量,又死了。”

这还不算完。

“知道团队要营销,团队确实努力营销,但两个月花光了募资,又死了。还有一个团队营销不错,也有热度,结果团队内斗……”

屡次碰壁的博凡早已没了脾气,成了佛系的铁头韭菜,深刻参透“归零是必然,暴富是偶然”:未来肯定越来越多项目死掉和归零的,只有百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才能活下来。

还有出头之日吗?

比特币诞生之后,经历过多次“归零”,但依然在9年内最高创造了4000万倍的巨大涨幅。

于是,“要么归零,要么暴富”成为支撑死拿党的强大精神动力。

面对不断“归零”的山寨币,群员们互相打气,“熊市扛住啊各位,被洗出去就没机会了”。

在这群人眼里,只要还没被交易所下架,就有机会。

下跌,被他们视为投资的良机。

“到心里价位就梭,春不种粟、秋后悔。” “项目方说在洗盘,拿住!” “没有归零的心态不要做投资,没有止损和追涨的执行力,不要做交易。”

底下一阵附和,“我有归零的心态。”

而那些拿了一大堆被下架的山寨币的,也不吝对其他群员们投来羡慕的目光,“你还有机会回本,我好几个都直接归零了,羡慕你。”

那么,几近“归零”的山寨币们真如这些无畏的投资人所想的那样可以翻盘么?

巴比特从蜜蜂查数据统计发现,代币在创出历史低价之后,确实有可能在后续创新高,最高涨幅中位数甚至达到4000万倍(由比特币创造)。

图片3

如上图所示,我们发现: 1)比特币在2010年出现价格之后,总趋势是不断上涨的,期间创下4000万倍的历史最大涨幅。 2)创新高的代币个数越来越多,从2010年的1个到2019年的448个。这和近年来发行的代币数量越来越多有关。 3)虽然创新高的代币个数不断增多,但是总体比例却越来越少。这和代币的发行量越来越多但是资金体量有限有关。代币价格想要长期保持上涨的难度越来越大,“发行即巅峰”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投资人赚钱效应会越来越差。 4)代币的最高价/最低价的中位数逐年降低,从最初的4000万倍逐年滑落到现在的5倍。这意味着投资人即使在低位买入,后期的回报率也会越来越低。

图片4

不出意外,指望下次比特币减半出现“Altseason”,从而使得“归零币”鸡犬升天的概率会越来越低。

而目前之所以这些死而不僵的“归零币”仍然待在交易所不下架,显然是因为可以为交易所带来利益。

正如Ripple首席执行官Brad Garlinghouse所说,大多数数字资产之所以在2018年暴跌中存活了下来是因为投机者“好赌”的本性。一旦市场条件发生变化,投资者会转向更可靠且长期记录良好的资产,超过90%的项目都会一败涂地

所以,我们会看到比特币一枝独秀,而山寨币纷纷走向“归零”。

同时,投资人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交易所不顾项目长期发展质量和投资人利益,毫无底线上线模式币和流量币的行为,正在进一步加剧投资人手中的“归零币”走向“归零”的可能性。

来源:巴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