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Gartner列出6个损害数字业务的想法,也适用于区块链

2020年02月28日 08:56

译 | 互链脉搏·雅棋

编者注:原标题为《Gartner列出6个损害数字业务的想法,也适合区块链》

【互链脉搏按】不管接不接受,每个个体,企业都在经历向数字经济转型。新旧更替,也会有很多过时的想法。Gartner最新的文章将这些过时的想法做了总结。作为数字经济的一部分,做区块链的业务也可以借鉴。互链脉搏特做编译。以下为正文:

过时的想法总是在阻止企业在数字经济的道路上走得顺利。拥抱新思维方法则可以实现数字业务的增长。

比如,英国杂货连锁店Tesco通过数据分析,提高了供应链效率,节省1.5亿美元;石油和天然气巨头BP通过物联网(IoT)传感器每年节省70亿美元;Hershey通过机器学习和物联网为生产每批糖果节省500,000美元。

这些省出来的收益用例共享一个共同的线索——一种成熟的数字业务方法。企业不仅可以简单地将传统流程转换为数字流程,还可以通过优化流程(例如,供应订单)完成一些以前不可能的事情(例如,基于IoT的预测性维护)来更改流程。但是,在数字化目标方面,太多的企业将目标定得太低。

Gartner的副总裁Dave Aron说:“百分之六十的企业在数字业务方面比较无能为力。” “尽管82%的CEO计划进行转型,但只有22%的CEO认为有必要对其商业模式进行重大改变。”

造成这种无能为力的根源是传统思维。这种思维阻止领导者采用变革性的方法。接下来将介绍阻碍数字化增长的六个过时想法。更新它们以提高组织内对数字化增长的需求。

过时的想法1:仅由IT部门负责数字化

高层管理人员倾向于向其CIO寻求有关如何在整个公司中整合数字化方法的指导。尽管CIO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数字化转型不能仅靠IT来推动,就像营销不能仅对客户负责。高级领导层确定公司战略,然后IT及其同职同事相配合,根据部门的优先事项提供支持。

数字化不是IT部门或其他部门的独立项目或计划。数字技术在所有业务活动中都发挥着作用,从谁来制定决策,如何制定决策到员工可用于协作和完成工作,这是一个整体。

建议:提倡企业制定数字化的整体战略,告诉员工意味着什么,并鼓励企业领导者将数字化视为每个决策或计划的一部分。

过时的想法2:固定的全球角色

诸如“东亚是制造业之地,印度是业务流程外包之地”这样的地理刻板印象已经过时且受到限制。全球经济变化正在将财富,人才和工业能力传播到世界各地。成功的数字企业将创造性地考虑地理位置。他们将跨越地域界限,超越地域陈规定型观念地去获取人才,资源和合作伙伴关系,以获得最后的成功。

建议:采取多极化世界的思维方式。促进团队的广泛多样性,并为所有员工提高多元文化意识。

过时的理念3:增长是从核心岗位发展而来的

策略师过去常常通过利用现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或品牌扩展来追求有机增长。数字能力和数据扩展了可能性。就像Amazon Web Services从公司内部数据中心中成长出来一样,旧公司也可以拓宽能力以发展新业务线。

建议:寻找内部数字能力和数据资源释放机会的新市场。探索与在这些新市场具有互补技能的组织和合作伙伴。

过时的想法4:用户体验(CX)发生在组织范围内

用户体验(CX)长期以来一直专注于用户与产品或服务的交互。然而,随着人们与实体和数字平台交互作为整体客户体验的一部分,标志着一种产品体验结束和另一种产品开始的边界变得越来越多。

以交通方式为例:多位车主共享的自动驾驶汽车有一天将按行驶距离收费,呼吁每位车主支付保险,过路费,燃料和磨损费。费用将通过数字货币自动转账。对用户而言,这是去共享汽车的全流程。对于公司而言,保险业和银行业之间的移动交集要求对用户体验有更广泛的了解。这种跨行业的经验将成为数字业务的常态。

建议:将CX视为跨市场的整合活动。通过客户行为视角探索机会。部门重叠是客户在现实世界中运作后的自然结果,需要寻找机会利用它。

过时的想法5:企业成功仅与流程有关

以前,核心业务流程的有效执行决定了公司的强弱和绩效。仍以流程思维方式运作的公司将业务活动视为可预测和可重复的。数字化思维方式要求对自发的工作态度,和一次性解决客户问题的机会持开放态度。在数字环境中,流程思维并非毫无作用,但它必须为能够灵活满足客户需求和为产品提供服务。

建议:过多强调流程会导致僵化的方法从而无法捕捉新机会。应综合考虑流程和产品的需求,从而设计更好的数字产品和服务。

过时的理念6:敏捷实践造就敏捷公司

敏捷开发使技术团队能够快速交付新功能,并且在出现新需求时迅速进行调整。经验证后,敏捷的工作在如市场和运营等非IT部门中普及。敏捷性不仅在流程或功能层面上运作。数字业务需要将整个公司的敏捷性应用于战略,文化,投资和其他领域。

建议:通过领导力成长的心态来培养适应性强的文化。对于具体的优先事项,请采用一种产品管理方法,该方法应鼓励快速、递增的可交付成果以及必要时转移和适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