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2019年币圈残酷物语与生存指南

小葱APP 2019年08月19日 03:49

币圈一天,人间一年。

其他行业需要10年搞定的事情,币圈一年全发生了。

从2018年初的完全蛮荒,黑暗森林,万马奔腾;到2018年末的冰封寒冬,死伤成堆,再到2019年暖春解冻,存量竞争,增量不足,进入了残酷的兼并和升级。

今年的新亮点是什么?合约业务爆发,模式币井喷,JZP火爆,交易所狂奔,赚得盆满钵满。

但其他人呢?依然不少人在艰难求生。

2019年,币圈各个角色生存现状如何,前路在哪里,天花板又在哪里?

——邦女郎

本文将币圈参与者分为交易所,项目方,社区,评级机构,游资,边缘玩家,顶级资本几个角色,分别阐述他们在币圈的状态。但币圈接下来会怎样发展,他们是否能长久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完后你也会有自己的判断,enjoy。

交易所篇

头部交易所

交易所生存的基础来自于交易品种的多样性和交易的活跃度,也就是深度。目前,即使在头部交易所,大部分交易对存在成交量低迷的问题,这放在传统市场都应该做退市处理。

同时平台币经济模式难以维持,伴随着总体交易量的萎靡不振,平台币的价值支撑会显示出问题。

现在流行IEO本身是试图提振市场的测试,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正面循环的反馈。近期交易所拿出手续费来购买自己未解冻的代币,变相抛售了手中代币,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其看空自身商业模式的态度。

交易所尤其是头部交易所,背后黑客的威胁始终无法抹去。高利润对高风险形成了对冲,如果考虑到100%保障用户资产安全的话,交易所总体来看并不是个好生意。

初创交易所

对于初创交易所,如果单靠传统的交易模式很难在市场上引起声音。现在为了吸引流量,交易所自然选择自身带量的项目方来合作,与项目方的绑定越来越深,就比如果说抹茶和带有cx模式的VDS合作,一炮打响。

另外,抹茶也是因为抢上项目而火的,一有大型交易所上线IEO项目,抹茶就就跑出来“截胡”,率先上线。这种方式默默改变了项目方和交易所的关系,在过去,项目方要和交易所达成合作才能上市。但是从抹茶开始,就创立了一种交易白条的风气。更夸张的是前不久抹茶甚至爆出要上线Libra这个遥遥无期Facebook的项目。

只要项目存在,我们交易关于项目预期就可以,反正用户更在意的是否有品种可以交易。只要先把人头圈进来,后续项目方不会放着这么多“社区成员”而不顾,不给交易所派发真币,反正大家的利益方向是一致的。

恰恰因为这样的情况,说明增量市场已经不复存在,存量市场中拼得腥风血雨也不过是一种挣扎,并没有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新型生存模式。大战过后逐渐萎缩恐怕是一种诅咒,更是一种现实。

当然,这只是假设在币圈正规道路上发展的条件下。如果彻底转型,玩起传销或者其他业务,也没准能长期生存下去。

项目方篇

区块链底层技术项目

现在有个说法是,投资项目最怕投中国人的,投中国人的最怕的是投清华北大的。

为啥,清北的团队通常比较单纯,往往对自己的技术改变世界深信不疑,拿了钱就真的干活去了,弱化或者完全不理会社区与运营,最后往往因为币价的奔溃和社区的自然萎缩,项目走向失败。

但即便是从技术角度来说,清北人的项目只能是重复发明轮子这个梯队,而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

传销类区块链项目

传统上的传销很有意思,无论是化妆品,神奇玫瑰水,传奇床垫还是美国直销,又或者本土味道的五行金币,都往往需要一个或多个实际的“产品”来充当利益分配的符号。线下的老师们苦口婆心,人们购入产品,再推销给周围的亲朋好友来赚取利润。

但是自从传销盘接触了区块链以后,传销世界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过去生产产品还需要投入一定规模的资金起盘。但是如今,只要不到十万元做一套软件,注册一个空气币就能完成。

在对下传播的时候,老师们只需要卖弄高科技,5G,未来社会前进的方向,国家认可等等,就能把空气卖给下线。从投入产出比来说,比过去的传销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更重要的是,操盘手挣出的钱是USDT,BTC等虚拟货币,没有账户,没有实名,岂不乐哉?

各类公链类项目

重复的轮子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主流币”,现在最不受待见的就是这类币。

为什么说是“重复发明的轮子”?

因为实际上,区块链这辆车,不需要怎么多“轮子”……

重复发明的轮子们造成的不是全球统一的价值传输平台,而是不断的社区分裂,再分裂。当然也包含着一些牛逼吹得太狠,落地无期,如今还是空气的“主流币”。

从市值来看谁是主流是很不靠谱的,除了比特币可以称为主流,其他的哪个认为自己真的是主流?

这段时间还流传着一句话,如果公链们不拉盘的话,交易所就要做公链了。没错,就是这么现实,技术复制的门槛比想象中低得多得多,交易所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用户有用户,看你不顺眼自己发条公链不就结了,还用和你们去谈合作?

炒币者和建设者

炒币者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建设者却鲜为人知。什么叫建设者?很明显,是为了某个生态的繁荣做事情的人,可以是程序员,可以是矿工,也可以是一些“社区意见领袖”。

这些人都围绕着如何让社区壮大,让更多的人使用某个代币,解决某个问题而思考和努力,并且意见往往都被落实为具体的改变,技术的或非技术的。这些人是思考如何发现真实需求,满足真实需求,而并非仅仅是套利。

作为一个炒币者,如果你带领更多的人了解某个项目,或者为项目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你手中的代币自然会升值。但是现在大部分ICO的项目,往往是以中心化方法论推进的项目。因此,项目方以外的人往往除了买卖代币,也无事可做。

在二级市场做套利无可厚非,但是真实的炒币队伍里,绝大部分人都是传统世界里风险偏好者。甚至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借了钱希望来这里赌一把。但如今还在市面上活跃的项目,信息不对称性远高于比特币,甚至可以说90%都是暗箱操作,来这里赌一把还不如去澳门。

中心化的社区与权力的分配

经典意义上的去中心社区有多个意见领袖,比如比特币社区,大家会商讨如何完成网络的升级。

在ICO以后,中心化的社区占据了主流,权力也集中在非常小一部分人手里,设计出来的治理模型虽然赋予了很多人投票的权力,但实质上,白皮书可以改这件事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缺乏约束的技术团队可以随意修改规则,这是一种super power,在这种体系下,投票什么本身都不具备约束意义,中心化的钱包,中心化的投票机,中心化的信息发布,一切都是“旧社会”的老套路,甚至往往更为不堪。

评级机构篇

评级机构的悖论

区块链世界需要评级机构吗?首先,比特币的价值不是来源于评级机构的发现,区块链诞生于荒原,成长于草莽。评级机构是什么,是成熟体系内的四梁八柱,是信任传递的节点。而区块链的信任来自单纯对数学的信任。那么请问,评级机构长期存在的基础是什么?

现在市场里的评级机构的作用往往不是分析项目的好坏,毕竟好项目的标准目前还无法定论,况且现在币价大幅度波动,意味着估值体系依然没有共识,谈何评级?

但这不能说评级机构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目前评级机构担任了一些监管方的职责,比如披露哪些项目涉及诈骗,哪些人有信用劣迹等等。不过作为市场化运营的机构,自证公允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毕竟评级机构也要吃饭。

不透明的信息环境与共谋论

即使评级机构针对公开的材料做出了理性的项目分析,结果可能与实际大相径庭。因为这是一个完全无监管的市场,项目方造假的收获和付出的代价非常悬殊。

白皮书随便改,融资金额,投资机构,团队成员,私募价格等都可以凭空捏造,评级机构基于这些东西做出的分析犹如把大厦构筑在流沙之上,往往是徒劳。

其他服务商篇

钱包公司如何盈利

钱包公司要付出的成本其实很高,但对应的收益往往不明显,目前一些大的钱包公司还是靠着融资在过日子。

这个行业真正意义上的门槛并不高,都是基于既定的成熟规则运作,能够自由发挥的地方着实不多,缺乏护城河成为了主要特征,当然这里指的都是去中心化钱包。

某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中心化钱包理解为交易所业务,很明显,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种钱包有着本质的区别。

媒体如何服务公众

目前为止,媒体主要服务于机构而非公众,原因很简单,公众没有能力对媒体付费。

所以你看到媒体发布的项目信息时,就要动脑子了,这里并不是说所有的信息都不靠谱,而是说,你认为所有的信息都源自于公正客观的态度的话,那就要再想想了。

起码你要知道,你关注的媒体是否够靠谱?

游资篇(二级市场炒家)

交易所的猎物

不好意思,其实大部分玩家,都是交易所的猎物。

杠杆业务之所以被青睐还是因为可以创造额外收入,只要是人,就没有几个能忍住不玩杠杆。在深度有限的交易所,任何杠杆率都可以被打穿(爆仓)。并且不要忘了,交易所可以看每个人的底牌。炒家作为交易所的供养方,到底是猎手还是猎物?

目前为止,项目方在选择合作的交易所上,最大的忧虑就是交易所会变为项目方的对手盘。因为交易系统都在交易所一方,如果项目方缴存了用于做市的代币后,交易所就可以通过印刷新的代币,完成对市场价格的操纵。

但结果往往来讲,项目方通常都成为了最后被投资者讨伐的对象,项目方和交易所互相伤害的能力并不对等。

项目方的噩梦

近期不断有项目方与二级市场囤币大户闹分裂,最终宣布放弃项目的开发。这事如果放在2017年就是个笑话,因为去中心化项目本就没有主理人,任何人想离开都可以随时自行离开。

但对于ICO这一轮中心化融资,持币人闹意见,对于推进建设的项目来说就是致命打击。二级市场大户的利益来自于对币价的控制以及项目方的配合,然而有的项目方自认为非常有气节,宁可把项目废掉了也不愿意成为某些炒家的棋子,以一己之力摧毁自己一手创立的项目。

从此可见,项目方的利益和持币资本的利益很多时候往往冲突,甚至不可调和,本来应该是鼓励自由资本主义的区块链,如今却在治理环节和利益环节上出现了非常强势的“中心项目方”自成一派,代表自己的利益,也是可笑可叹。

边缘玩家篇

单机币与传销盘的玩法

如前文所述,传销币为了控盘,往往自己做一个交易所或者选择一个完全在自己控制内的交易所。通过仔细计算盘口流通筹码,操纵价格于股掌之中。

这部分实际上和非法外汇期货,以及过去这些年的内盘金融盘们都是一个套路,与区块链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他们的代币都不一定是注册在区块链网络上的。

顶级头部资本机构篇

美国项目主导

美国项目依然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头部项目VC互相接盘,融资金额巨大,估值居高不下,迟迟没有进入交易所完成市场定价。

2019年若干个超级大金额的明星案例大家认真整理一下就可以发现,并没有几个完成了上币的动作,而大部分不断一轮一轮地按照传统操作的模式在一级市场融资,资本方也在观望合适的时间把项目推向二级市场。

然而这些项目经历了多轮融资以后,已经越长越大,不再是几年前百万美金级别的小额融资,对应的估值也高得吓人。到时的二级市场玩家一定不是现在这群炒币客,毕竟体量的差异实在过大。

头部资本与合规交易所越走越近

越来越多的大体量项目在寻求合规的发展途径,首选的交易所就是coinbase,而非币安。选择的标准也不是唯利益至上,并且顶级资本与合规交易所的步伐也越走越近。一切都向着传统世界的样子在慢慢挪动。

目标多元化的标的新项目们

实际上,自从libra概念推出以后,区块链项目的多元化过程已经开始。很多名义上是区块链的项目,其实则是解决现实世界里面某一类真实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简单复制代码做了一条新的链,如ChainLink,Polkadot,Divinity, Agoric, Orchid等。

本文来自:币圈邦德,原文链接:2019年币圈残酷物语与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