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精读 | 《2019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全方位梳理产学研发展现状及趋势

巴比特 2019年12月11日 00:38

编者注:原标题为《产学研全方位梳理,PANews联合发布《2019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

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计算、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进 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经济和科技全 球化的大背景下,政府和企业层面都已经深刻认识到,核心技术是国家和 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技 术必须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

区块链是全球争夺的技术制高点,对整个技术和产业领域都将发挥重 要作用,未来会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因此,对于国家而言,区块链是一项 国家战略新兴技术,对于企业而言,区块链是“换道超车”的下一个风口。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 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 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显示出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坚定决心,对促进各 部门、地方政府重视区块链技术推动区块链行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对 行业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为了推动区块链产业 加快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促进产业健康规范发展,PANews参与了陀螺研究院主导的《2019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分别从中国区块链产业的现状和特点、细分领域的发展情况、技术在金融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应用落地情况、产业发展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情况分别进行阐释。

 o1监管朝法制化、规范化、全面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2018 年各城市出台了专项政策,其基本思路主要是培育区块链产业生态,区块链扶持政策较为同质化。通过 2018 年的项目试水、 政策效果反馈,2019 年各地政府对待区块链的态度更加严谨、务实, 聚焦于如何将区块链技术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寻找实际落地场景,在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

数据来源:互联网信息办、赛迪研究院、PANews

10.24重要讲话后,主流媒体纷纷发声,地方政府积极表态, 一场前所未有的区块链学习热潮由此蔓延。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2019年区块链政策有明显增加。各地地方政府共出台44条鼓 励区块链发展的相关政策,涉及20个省份,其中政务、医疗、 金融和智慧城市成为地方政府最为看重的落地领域。

数据来源:互联网信息办、赛迪研究院、PANews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有关加强监管的政策是最多的。“区块链从诞生之初就伴随着极大的争议,既有技术应用带来的光明前景,也有投机炒作 带来的黑暗泡沫。我国政府层面对区块链技术的态度非常明确,一方面,积极鼓励区块链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另一方面,严厉打击借区块链之名的虚拟货币投机炒作、ICO、IEO等非法活动,加强对加密货币和各种代币的监管。为了使行业健康发展,未来的监管政策会具有以下特点:

用区块链技术监管区块链: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集体维护的数据账本, 监管机构可以加入其中成为超级节点,并根据权限实现数据的分级共享, 监管机构自身不必再收集、存储、协调和汇总数据,提高监管审核流程的速度和质量。

监管科技推动合规区块链: 区块链将有力开发监管合规和企业合规的潜力, 在不同主体之间建立起信任。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结合, 将全方位转变传统行业监管模式。以监管机构主导的区块链平台为底层架构, 将所有利益相关者(比如,央行、公安、工商等政府监管部门)以分布式节点的形式纳入平台,做到链上监管、联合监管、实时监管。

监管趋势日趋明朗:监管部门在市场监管上,对借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诈骗等行为的监管在进一步加强,并积极发展新型监管科技和模式;在信息管理层面,从源头处遏制住对网民有害的信息,对信息的传播途径进行严格 监管,防范各种不法机构通过购买搜索引擎或者社交网络推送服务等方式实施 区块链诈骗行为;在服务提供层面,加大对软硬件及周边服务等产业服务商的 监管,尤其是对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等的监管。

长远来看,区块链行业的监管将会不断朝着法制化、规范化、全面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o2快速推进区块链国家标准的建立

从2016年始,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在强化战略性前沿技术超前布局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标准制定和专利布局。2016年发布的《中 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提出,“区块链标准体系框架”主要分 为基础标准、业务和应用标准、过程和方法标准、可信和互操作标准、信息 安全标准5个方向。

目前国内共有1项区块链国家标准,16项区块链团体标准,13项区块链行业标准被提出。其中,半数标准属于业务和应用标准;25%属于基础标准,包括ISO的《术语和概念》、《参考架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 究院的《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参考架构》等;16%属于信息安全标准,如CCSA的《区块链平台安全技术要求》、《区块链数字资产存储与交互防 护技术规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的《区块链隐私保护规范》 等。目前,我国对区块链技术标准的研究仍停留在“基础标准”层级(术语、 参考架构等),涉及可信、互操作和过程的标准研制较少,在密码应用服务标准方面有一定基础。

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建立区块链国家标准,以从顶层设计推动区块链标准体系建设。2019年11月20日,国家标准委成立一批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时,围绕区块链技术、共享经济、婴童用品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领 域,国家标准委也加快推动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工作,启动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等一批技术委员会筹建工作,目前正有序推进中。

o3

区块链领域投融资热度爬升,资方渐趋理性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资本方对区块链公司/项目的投资逐渐趋于理性。相较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融资事件数量同比下降 50%,融资金额同比下滑75%。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中国区块链公司/项目融资数量达349笔,融资总额高达170.78亿人民币。2016年-2019年(截止到2019年10月)中国区块链行业融资数量和融资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融资数量和融资金额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2016年起,区块链行业融资数量和金额开始出现明显上升,2018年为区块链项目融资的“爆发年”,融资数量高达349起,增速超340%,融资金额为173亿元,增速高达876%;2019年,区块链行业发展回归理性,融资数量和融资金额均明显回落。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2016-2019年间,公开披露的融资金额看,种子/天使轮融资逐渐下降, 从2013年的占比超40%下降到2019年的不足15%。2017年C轮以后融资占比增多,2019年战略投资增长明显,是市场趋于理性的表现。随着国家打压投机炒币和行业逐步规范,未来区块链的投资会更加理性。

o4核心技术有待突破,BaaS市场增长较快

截至 2019年3月,中国区块链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分别达到499家和 553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东部发达地区。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构建往往需要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以及技术发展的前瞻性。从产业图谱可以看出,参与基础设施的企业很少,据互链脉搏统计,目前布局区块链底层基 础设施领域的企业,仅有BATJ、迅雷和360。相比国外优秀公链项目,国内公有链平台仍处于跟随状态。国内企业虽然自主研发出CITA、Bubichain、BROP、 BCOS、ChainSQL等平台,多数企业基于比特币、以太坊、超级账本等国外开源区块链产品进行开发和完善。

实际上,区块链平台性能不足、安全不够、难以互联互通等问题对共识算法、 密码学、跨链等关键技术突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区块链最新技术理念和解决方案来看,如PoS、DPoS共识算法,分片、零知识证明、DAG、侧链、闪电网络等技术方案,大多数是外国技术社区提出,国内技术社区进行跟随和模仿, 极少属于中国自主原创或最早提出。中国亟需在区块链关键技术方面有所突破, 进而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更大规模的商业场景中落地。

由于区块链应用开发需求快速增加,华为、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在 2018 年推出区块链云平台,将区块链、大数据及云计算相互融合。随后 许多区块链公司也推出垂直行业的BaaS,未来市场参与者将保持云巨头和垂直 BaaS并存的趋势。随着研发投入的逐步增加,国内研究团队在平台底层平台架构、共识算法、密码安全、性能安全等方面均有创新与突破。随着云平台建设的不断扩展,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升级,未来区块链 BaaS 平台将迎来快速增长阶段, 相关数据表明,预计未来区块链 BaaS 平台总体规模将达到百亿美元级别。

o5联盟链发展较为顺利,开拓了较多应用场景

区块链行业的参与者主要包括:

1)以太坊、Hyperledger Fabric 等开源框架;

2)蚂蚁区块链、平安、腾讯、万向等提供的区块链平台;

3)专注于行业应用的初创企业。

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跟国外相比有一定的优势,除了我国在移动互联 网方面积累的优势地位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很多企业选择了联盟链这条发展路线。联盟链很长一段时间不被大家看好,但是最近一两年它发展比较顺利,开拓了很多应用场景。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联盟链技术路线的可行性,相较于公链技术的困难重重,发展联盟链可能是目前推广技术应用较为现实的做法。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最近两年联盟链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技术的成熟,大部分项目仍处于探索商业模式的阶段,主要的商业模式包括:1、提高集团自身现有业务效率;2、为政府及金融机构提供解决方案;3、向中小企业提供云服务等三条路径。根据IPRdaily 和 incoPat 统计,2019 上半年全球企业区块链公开专利前 20 名中,中国 企业占比75%,其中蚂蚁金服、中国平安、腾讯、万向等企业在区块链平台技术上占据领先地位。根据我们不完全整理,A/H/ 中概股中 66 家公司有区块链相关业务,其中市值较大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平安、 恒生电子、航天信息、众安在线等,未来如何受益有待进一步研究。

o6

区块链专利创新情况

全球方面:中国专利创新总数全球第一,底层技术创新薄弱。

从全球视野上看,截止到2019年11月27日,根据Incopat数据库的 统计结果,在各国公开区块链专利数量中,我国的在区块链行业的专利创新位于全球领先地位,专利总数达到1894例,远超各国合计专利数量。

此外从趋势上观测,在2016年-2019年间,中国区块链的申请呈上升趋势,侧面反映我国在近年来正加速区块链领域的创新发展。其中, 2018年,我国的专利创新达到四年来的顶峰,专利数量为776例。此外,在2019年,受各国监管加码,行业环境趋严的状况下,各国在区块链领域的专利数量都有明显的下滑。

数据来源:Incopat

数据来源:Incopat

目前区块链上的专利创新申请已覆盖到国内30个省市,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四川等地在专利数量上持续领跑。这些地区除了在政策、经济贸易等社会环境上有较好的基础设施,此外,科研机构和人才优势,为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在2016年至2019年的的专利数量上, 始终排在各省市前列,专利申请总数达到326例,北京地区以272例位列其后。从趋势上看,浙江、北京、广东等地在2017年后,大力开发专利创新潜能。其中,以杭州、成都为代表的城市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优先确立数字城市概念,在数字化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之下,为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发展打下根基。

数据来源:Incopat

数据来源:Incopat

此外,依据链塔最新发布的在《2019中国区块链专利综合实力榜》 中,阿里巴巴排名第一,金融壹账通位列二,中国联通位居第三。其余上榜企业包括平安科技、复杂美、元征科技、百度、腾讯科技以及微众银行。整体来看,榜单中的各家公司在专利领域上各有侧重,阿里巴巴在专利申请数以及专利布局范围方面表现出色助其登上榜首。金融壹账通在金融科技领域专利积累以及行业应用方面处于绝对的领先。阿里巴 巴与金融壹账通在专利授权量上并驾齐驱,都获得了八件专利授权。中国联通侧重于区块链在通信网络及衍生场景的应用,拥有专门针对通信网络用户隐私保护的专利。

在专利技术实施方面,行业已涌现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金融壹账通与香港金管局合作的区块链贸易融资网络项目eTradeConnect、 金融壹账通与海关总署合作的天津口岸区块链试点项目、以及AlipayHK 基于香港地区落地的跨境支付平台。几个案例都采用联盟链的形式,打通了公权力及公司数据,实现了链上协作,并通过技术方案提升了隐私保护和平台性能。

o7区块链企业发展情况

全国区块链企业近28000家,其中以北上广深为核心聚集地。

从企业视角上看,根据《区块链蓝皮书: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2019)》 统计,全国区块链企业近28000家,其中以北上广深为核心聚集地,广东省区块链注册企业占全国区块链注册企业的比例超50%,共计16353家。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区块链相关企业共计3242家。海南省为政策导向地区,共有902家相关公司。

数据来源:《区块链蓝皮书: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2019)》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今年6月份调取的数据,全国各地区区块链企业的分布数量和分布比例上来看,我国从事提供区块链产业底层技术平台服务、应用产品、行业技术解决方案服务等业务,具有投入产出的区块链企业共704 家,主要聚集在北京、上海、广东、浙 江、四川、江苏等地。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江苏等地共有区块链企业 638 家,约占全国区块链企业总数的九成。根据零壹智库 统计的数据,企业人数在50-149人的占总数的40.06%,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2019年Q3 区块链企业激增超7万家,季度性环比上升265%。

根据链塔数据,截止到今年9月,国内与区块链衍生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仅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相关企业激增超过7万余家, 增长率环比上升265%。

数据来源:链塔智库

其中,各行业纷纷入局区块链行业或借以区块链技术来完善自有业 务体系,各行业“区块链 ”的发展趋向呼之欲出。其中,以阿里巴巴、 腾讯、京东、平安集团及迅雷等巨头公司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动作尤为突 出。例如,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蚂蚁区块链医疗解决方案首次应用于 未来医院电子处方;中信公证处在北京开出全国首例区块链公证书;中 国版权保护中心联合新浪微博、迅雷、京东商城等互联网平台发布中国 数字版权唯一标识(DCI)。

o8区块链产业园发展情况

四大聚集区,26家区块链产业园

据不完全综合统计,截至今年10月,全国共有区块链产业园26家,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湘赣渝四大聚集区。长三角地区以上海、杭州为代表,拥有区块链产业园11家;珠三角地区以广州为代表,建有区块链产业园4家;3家区块链产业园位于环渤海地区;以长沙、重庆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共设7家区块链产业园;另海南在生态软件园内设立海南自贸区 (港)区块链试验区。

数据来源:PANews 、陀螺研究院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在2019年8月公开的信息,整体来看,目前国内 区块链产业园区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化”特征,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各个园区综合竞争力得分均在95分以上,其中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广州蚁米区块链创客空间和上海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总得分超过100分。第二梯队各园区综合竞争力得分处于87—95分区间,仍以上海、杭州、苏州、广州、青岛等沿海城市的产业园区为主;第 三梯队综合竞争力得分为87分以下,该梯队的区块链产业园区多集中在长 沙、武汉、赣州等内陆城市,也有少数规模较小的产业园区集中在沿海城市。总体来看,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差距不大,但与第三梯队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发展差距。

09联盟组织和服务机构

11月26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等区块链研究所在杭州成立,是长三角地区块链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根据赛迪区块链研究院整理,我国目前区块链研究机构数量为 68 家,其中北京、杭州、上海、深 圳、贵阳等地区块链研究机构较多。我国区块链研究机构主要主体以高校 和企业为主,部分省市地区也成立相应区块链研究机构,但国家级区块链 研究机构相对较少。

数据来源:PANews、陀螺研究院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和对创新技术友好的城市,其中北京的数量遥遥领先。

10高校科研情况

数据来源:陀螺研究院

与国外同行,目前相关的高端人才非常稀缺。随着区块链技术上 升为国家战略,高校增设区块链课程十分必要。我国高校很早就认识到区块链这项创新技术的应用价值,清华大学2016年就开设了相关课程,随后几年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不断增加。特别是2018年,相 比于2017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数据来源:赛迪研究院 ,陀螺研究院

截至11月10日,目前已经有30所左右的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北京高校更是占比达到42%。随着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相信未来开设相关课程的人会逐步增多,为今后行 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1行业职位供不应求,高端人才稀缺

中国区块链技术研究与世界其他国家趋于同步,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供应和储备。2018年度,真正具备区块链相关技能和工作经验的存量人才仅占需求量的7%。随着2018年大量资本进入区块链行 业,区块链概念及相关企业一时间被推上风口。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 《2019年区块链人才需求报告》,2019年招聘需求随着泡沫的消退也随之回归理性,招聘企业数自2019年一季度开始同比负增长,招聘人数 同比增速自2019年二季度开始转正为负。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2019年三季度,招聘区块链相关人才的企业数及招聘人数分别同比下降53.68%和51.71%,需求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虽然同比泡沫时期用人需求在缩水,但依然比2017年高出很多,且需求整体规模长期保持稳定。

区块链领域持续吸引大量人才求职,三季度求职人数是需求的7.12 倍。

虽然行业整顿让求职者的热情有些降温,但区块链领域长期以来一 直吸引着求职者的目光,供给规模远大于需求,2019年三季度,区块链求职人数是招聘人数的7.12倍。盲目跟风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技术较新,历史沉淀少,拥有相应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的存量人才在现阶段 依然凤毛麟角,人才培养和制定人才标准是下一个重要发力点。

数据来源:《2019年区块链人才需求报告》

存量人才主要分布于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与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相呼应。除以上关于区块链人才的供需两侧分析外,我们还对区块链存 量人才(即拥有区块链相关知识、技能或从业经验的人才)进行专 门分析,尝试描绘区块链从业者的实际画像。智联招聘大数据显示, 区块链存量人才来源主要集中于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占比 40.19%,其次是计算机软件行业占比16.36%,基金/证券/期货/ 投资行业占比11.10%。互联网及计算机软件行业,与区块链底层 技术逻辑相呼应,成为主要人才来源。基金/证券/期货/投资行业 人才存量则得益于区块链行业初期即在金融领域爆发,为区块链提 供更多有经验的人才。

数据来源:《2019年区块链人才需求报告》

其中,区块链存量人当前所处的职位排在前几名的分别是软件工程 师、互联网产品经理/主管、WEB前端开发,Java开发工程师,分别占 比6.04%、4.64%、3.47%、3.16%,这些职位均属于互联网/电子商务 及计算机软件行业。存量人才中本科学历占大多数,占比56.18%,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18.57%,其次是大专学历占比22.22%。